踐行工匠精神 爭做有追求的職工——記“北京大工匠”、京唐鋼軋作業部MCCR作業區精軋操作工榮彥明
【人物檔案】
榮彥明,男,漢族,1987年1月生,中共黨員,大學學歷,現為首鋼京唐鋼軋作業部MCCR作業區精軋操作工。榮獲“全國勞動模范”“全國五一勞動獎章”“全國技術能手”“全國機械冶金建材行業工匠”“‘國企楷?!け本┌駱印笕宋铩薄笆锥际忻駥W習之星”“首鋼工匠”等榮譽稱號,享受北京市政府技師津貼。從業15年來,精準操作,軋制過程零失誤,編寫了130余項操作方法,命名**操作法4項(一等獎3項),授權專利11項,發表論文4篇,獲得全國發明展銀獎和銅獎2項。
【工匠心聲】
能夠獲得“北京大工匠”殊榮,我心里非常激動,也充滿了感恩;感謝首鋼為我搭建平臺,感謝領導和同事們對我的指導、幫助,感謝家人們在背后默默的支持與付出。在今后的工作中,將會一如既往做好技術攻關,圍繞解決現場技術難題、提升產品質量、培養高技能人才等目標開展工作,針對制約產線的重點難點課題反復沖鋒,為MCCR產線取得更大的成績作出新的更大貢獻,為京唐創造更大價值,為實現鋼鐵強國夢不懈奮斗。
一個個沉甸甸的榮譽是他努力實干的見證,也成為了他職業生涯中明亮的軌跡,他是榮彥明,被譽為**軋鋼工。
挑戰極限 軋制精品
2008年,材料工程專業畢業的榮彥明成為京唐熱軋作業部一名頂崗實習生,參與到了2250熱軋生產線的建設之中,出于對知識匱乏的“本領恐慌”,他分秒必爭提技能、學本領,練就了“眼、心、手”合一,“快、準、穩”軋制的基本功,入職6年,便在技能競賽中奪得了北京市軋鋼狀元。
“只有不斷挑戰極限、追求**,工作才更有意義?!边@是榮彥明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。高難度軋制的鋼種生產,對工藝路線、設備精度、生產操作都是極大考驗。榮彥明憑借著對軋鋼精湛技能的執著追求,不斷攻堅克難,取得了一個又一個新突破:**個軋制出高強度汽車用鋼;**個軋制出SPA-H極限規格集裝箱板;**個軋制出出口瑞士的高表面等級的汽車外板。
創新突破 敢為人先
2018年,世界首條多模式全連續鑄軋生產線——MCCR生產線項目落地,作為**軋鋼工的榮彥明義無反顧地投身到建設之中。由于MCCR生產線為世界首例,許多解題方法需要突破性的思考,毫無經驗可借鑒,調試過程異常艱辛。為了快速突破調試瓶頸,榮彥明與建設團隊成員夜以繼日撲在產線上。功夫不負有心人,快速變厚控制、動態竄輥、負荷分配等一系列外方專家都難以破解的技術難題被他們逐一攻克。經過他們的不懈努力,僅用了兩年時間MCCR產線便完成了達產目標。
MCCR鋼卷卷形是產線外觀質量的重要指標,同時也是無頭軋制重點研究課題之一。榮彥明與技術團隊深入研究影響卷形的關鍵因素,通過優化夾送輥輥型等解決了薄規格頭部碎浪難題。同時,積極開發層冷冷卻模式、投入塔形修復設備,極大降低了扁卷和塔形發生率,塔形返修率從5.47%降低到1.44%,為MCCR產線外觀質量提升作出了積極貢獻。
在MCCR產線攻關的過程中,京唐公司搭建了以榮彥明為領軍人物的創新工作室,團隊攻關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。產線投產以來,曾經多次嘗試薄板坯領域極限規格(0.8毫米薄板)軋制,均以失敗告終。但是,榮彥明等人并沒有氣餒,而是通過深入分析制約薄規格穩定軋制的不利因素,最終鎖定了造成板形缺陷的原因。為了解決卡脖子難題,榮彥明帶領創新工作室成員開展了專項攻關,通過制定薄規格軋制過程中拉速控制規則,優化活套控制程序等一系列措施,有效緩解了軋制中心線波動造成跑偏問題。同時,軋機治水攻關團隊深入產線,開展設備改造,突破設計瓶頸,獨立摸索出一套適合現場軋制狀態的軋輥冷卻方案,提升了帶鋼溫度和軋輥冷卻的溫度均勻性。在各攻關組的協同努力下,軋制0.8毫米規格這塊硬骨頭終于被啃了下來,而這個過程總結出的經驗《MCCR產線高效軋制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》也獲得了首鋼科學技術二等獎,MCCR產線制造能力達到行業先進水平。
凝聚力量 助推發展
“一花獨放不是春,百花齊放春滿園?!睒s彥明深知團隊整體技術實力的提升對于完全駕馭這條產線至關重要。他默默下決心:一定要借助創新工作室這個平臺打造一支技術過硬的操作團隊。編教材、定制度、練操作……為了加快MCCR軋鋼人才培養,榮彥明將自己的經驗毫無保留地傳授給身邊同事,培養了一批優秀高技能人才,對產線的順利調試起到了支撐作用,并編寫了《精軋機械培訓》《無頭軋制注意事項》等一系列教材,很多新職工只用1年時間就成長為班組的生產骨干。
“如果你在走一條沒有經驗可借鑒的創新之路,要做好反復嘗試的準備,直到成功?!睘榱顺酝府a線,榮彥明與團隊成員深入研究探討。鑄機高拉速、無頭軋制、長輥期與連澆爐數、薄規格軋制、感應加熱器自主維護等30多項技術難題被他們逐個攻破,獲得首鋼科學技術一等獎、二等獎共10項,專利授權29項,獲得京唐公司改善金點子獎、優秀課題和**操作法等群眾性創新成果獎16項,專利成果獎5項,發表論文5篇,累計創效上億元。
經過不懈努力,MCCR生產線各項指標不斷取得新突破,月產量突破19萬噸(超設計產能);平均厚度1.83毫米(超過設計2.17毫米);無頭比例達到95%以上(超設計71%),最高軋制公里數231公里,最薄規格0.8毫米;連鑄機最高拉速達到6.0米/分鐘,通鋼量居世界**。